电机及其驱动:基本原理、类型与应用 原书第5版 收藏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3552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5-10-03 07:10:02
  • 发布日期:2025-10-07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奥斯汀·休斯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电机及其驱动:基本原理、类型与应用(原书第5版)》全面介绍了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各类电机(直流电机、感应电机、同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和步进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运行特性的分析与计算,由各类电机所组成的驱动系统的调速、起动和制动方法,各类电机驱动器的典型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电机及其驱动器的选用方法等。《电机及其驱动:基本原理、类型与应用(原书第5版)》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强调物理概念,文字简练流畅,且各章均包含有简介和习题,以方便读者阅读和加深理解。
《电机及其驱动:基本原理、类型与应用(原书第5版)》可作为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在电机及其驱动领域的入门性教材,还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Austin Hughes,英国利兹大学创新电机及其驱动器研究团队的资深成员,以通俗易懂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为包括学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等在内的广大读者群体深入理解电机复杂问题提供了帮助。
Bill Drury,英国注册工程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电力电子、电机及其驱动领域独立顾问,布里斯托大学创新客座教授,纽卡斯尔大学客座教授。他在西门子和劳斯莱斯从业长达45年,并在尼得科控制技术担任技术总监长达20年。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以及相关领域技术人员,高校电气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学生
本书为Austin Hughes教授于1990年所著,当前版本已更新至第5版,是一本深受广大电机行业从业者认可的电气工程领域参考书籍。作为英国利兹大学创新电机及其驱动器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Austin Hughes教授长期耕耘于电机及其驱动领域,研究工作颇有建树。本书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电机和驱动器类型,包括直流电机、感应电机、同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以及步进电机等,并尽可能地对各类电机及其驱动器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和控制方法等进行了通俗易懂的介绍。本书填补了专业教材和工程技术手册之间的空白,是当前电机及其驱动领域较为知名的参考图书之一。

下载地址

序言

前言

《电机及其驱动:基本原理、类型与应用(原书第5版)》和之前的版本一样,主要用于帮助非专业人士或学生学习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不过,我们也很高兴地得知本书得到了很多学者和工业界专家的认可,认为本书在帮助读者清晰地理解相关基本原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通常,专业教材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过于学术和理论化,而乏味的工程手册虽然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但却没有机会提出作者任何真正的见解,《电机及其驱动:基本原理、类型与应用(原书第5版)》的目标就是弥合专业教材和工程手册之间的鸿沟。我们打算继续延续这种成功的方法,尽量使读者了解每种电机及驱动器的工作方式,因为我们一直认为读者只有知道了可能发生什么(及其原因),才能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合理的比较。
鉴于《电机及其驱动:基本原理、类型与应用(原书第5版)》是面向各个不同学科的读者,本书的各个章节都有专门的介绍性内容。其中,第1章和第2章分别对电磁能量转换和电力电子进行了入门性的介绍。这两章中的许多基本思想将贯穿于整本书中,实际上也是故意多次重复以强调其重要性。除非读者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否则,明智的做法是先认真学习前两章,然后再学习本书后面的内容。在本书后续不同章节中,还包含了更多教学性的内容,例如在第8章中,将揭示磁场定向控制的奥秘。
《电机及其驱动:基本原理、类型与应用(原书第5版)》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电机和驱动器类型,包括传统直流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感应电机、各种类型的同步电机(包括同步磁阻电机和凸极永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和步进电机等。其中,将重点关注感应电机、同步电机及其驱动器,这也反映了这两种电机在数量上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尽管传统直流电机及其驱动器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本书还是有意从直流电机入手,一部分原因是直流电机相对容易理解,更主要的原因是直流电机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将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电机。经验表明,掌握了直流电机驱动系统原理的读者将发现,这些知识在帮助他们学习其他更有难度的电机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电机及其驱动:基本原理、类型与应用(原书第5版)》的内容经过重新修订、更新和增补。现在的版本对第2章进行了适度的修改,能够将所有重要的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都涵盖在内,逆变器部分则补充了更多关于脉宽调制波形的详细内容。关于直流电机、感应电机及其驱动器的基本原理部分仅增加了少量内容,而对第8章和第9章的内容则进行了重大修改和补充。
第5版第8章专门讨论磁场定向控制,这反映了它在感应电机和同步电机驱动控制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本书对电机控制原理以一种基于物理的独特方式进行了解释,该方法建立在对本书前面章节所介绍的关于电机运行特性的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大量非数学方法的运用将有助于拨开一些复杂问题的神秘面纱。
在第5版第9章中,对同步电机、永磁电机、磁阻电机及其驱动器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增补。自本书第4版发行以来,该领域出现了重大创新,尤其是在汽车、飞机和工业领域,一些新的电机拓扑结构不断涌现,包括结合了永磁和磁阻效应的混合式电机。本书介绍了相关的物理基础知识,以便读者理解和计算这些新型电机的转矩,并利用一些简单的图表阐明优化转矩所需的控制条件。
应读者要求,我们在每章最后部分都提供了一些习题以及完整答案,旨在引导读者通过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年轻的读者可能不了解过去60年来发生的根本变化,这里占用几个段落对当前进展情况进行简要剖析。过去的一个多世纪,许多不同类型的电机被开发出来,每种电机都与特定的应用紧密相关。例如,串励直流电机被视为牵引电机的不二选择,而并励直流电机虽然在外观上和串励直流电机并没有区别,但被认为非常不适合用作牵引电机。笼型感应电机一直是数量最多的一种电机,但该电机被认为仅适用于恒速运行的场合。电机类型过多的原因是,没有简单的可以改变电源电压和(或)频率的方法,从而对电机进行速度控制。因此,设计师只能被迫寻找通过电机自身内部结构变化来实现速度控制的方法。各种新颖的绕组排布和连接方式被发明出来,但即使是最好的电机,其调速范围也很有限,而且都需要笨重的电机控制装置。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影响力逐步增大,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晶闸管是第一个重大突破,它为直流电机提供了一种相对便宜、紧凑且易于控制的变速驱动器。20世纪70年代,电力电子变频器的发展是第二个重大突破,它为笼型感应电机提供了三相变频电源,从而可以控制其转速。这些重大的发展导致许多特殊电机不复存在,只留下少数几种类型的电机得到广泛应用。从模拟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转变代表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价格便宜的数字处理器的出现才引发了最近的飞跃。现在,实时建模和仿真已作为标准配置集成到感应电机和同步电机的驱动器中,从而使这些电机能够获得高水平的动态性能,而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
《电机及其驱动:基本原理、类型与应用(原书第5版)》的这种非正式的写作风格反映了我们的理念,即不应掩盖在掌握新思想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本书第5版的内容根据读者对先前版本的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这些反馈也支持了我们的观点。我们认为以描述为主并配合物理解释的方法是最有效的,同时尽量减少繁琐的数学推导以帮助读者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电机中固有的感应电动势,变频器开关策略,以及储能的重要性),被反复重申以加强理解,但对于那些已经“了解”了这些概念的读者来说,不会显得过于乏味。我们故意没有给出任何计算得到的磁场分布图,也没有给出任何可用电机仿真程序获得的结果。这是因为经验表明,简化的图表实际上更适合作为学习工具。
在撰写《电机及其驱动:基本原理、类型与应用(原书第5版)》时,由汽车、飞机电气化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推动的价值1500亿美元的电驱动行业市场正在发生惊人的创新和增长,所有这些都将由电机及其驱动器实现。在如此激动人心的时刻,重要的是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技术原理,这就是本书的任务。
最后,欢迎您通过出版商或以下电子邮箱地址提出反馈意见。


Bill Drury
Austin Hughes

目录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电机基础知识1
1.1简介1
1.2旋转运动的产生1
1.2.1磁场和磁通2
1.2.2磁通密度3
1.2.3导体受力4
1.3磁路5
1.3.1磁动势7
1.3.2磁路与电路类比7
1.3.3气隙8
1.3.4磁阻和气隙磁通密度9
1.3.5饱和10
1.3.6电机的磁路11
1.4转矩的产生12
1.4.1转矩的大小13
1.4.2开槽的作用14
1.5转矩和电机体积15
1.5.1单位电磁负荷15
1.5.2转矩和转子体积16
1.5.3输出功率——转速的重要性17
1.5.4功率密度(单位体积输出功率)18
1.6能量转换——运动电动势18
1.6.1原型电机——静止状态19
1.6.2功率——导体以恒定速度运动20
1.7等效电路22
1.7.1电动机运行和发电机运行22
1.8恒定电压状态运行23
1.8.1空载特性23
1.8.2负载特性25
1.8.3输入电压与感应电动势和效率的关系26
1.8.4原型电机的分析——结论27
1.9电机的一般特性28
1.9.1工作温度与冷却28
1.9.2转矩密度(单位体积转矩)28
1.9.3功率密度和效率——速度的重要性29
1.9.4尺寸影响——比转矩和效率29
1.9.5额定电压29
1.9.6短时过载29
1.10习题30
第2章 电机驱动用电力电子变换器31
2.1简介31
2.1.1电机驱动系统的总体架构32
2.2电压控制——直流供电、直流输出33
2.2.1开关控制34
2.2.2晶体管斩波器35
2.2.3感性负载斩波器——过电压保护37
2.2.4升压变换器39
2.3可控整流——交流供电、直流输出41
2.3.1晶闸管41
2.3.2单脉冲整流器42
2.3.3单相全控整流器——输出电压及控制43
2.3.4三相全控整流器47
2.3.5输出电压范围48
2.3.6触发电路49
2.4逆变器——直流供电、交流输出49
2.4.1单相逆变器49
2.4.2输出电压控制51
2.4.3三相逆变器56
2.4.4多电平逆变器58
2.4.5制动60
2.4.6有源前端60
2.5交-交变频61
2.5.1交-交变频器61
2.5.2矩阵变换器63
2.6逆变器开关器件64
2.6.1双极结型晶体管(BJT)65
2.6.2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65
2.6.3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66
2.7变频器的波形、噪声和冷却66
2.7.1开关器件的冷却——热阻66
2.7.2散热器和强制风冷67
2.8习题68
第3章 直流电机70
3.1简介70
3.2转矩产生机理72
3.2.1换向器的作用73
3.2.2换向器的工作原理74
3.3运动电动势76
3.3.1等效电路78
3.4直流电机的稳态性能79
3.4.1空载转速79
3.4.2性能计算示例80
3.4.3负载运行81
3.4.4额定转速和弱磁85
3.4.5电枢反应87
3.4.6最大输出功率87
3.5瞬态过程88
3.5.1动态响应和时间常数89
3.6四象限运行和再生制动91
3.6.1全速再生制动93
3.6.2能耗制动95
3.7并励和串励直流电机95
3.7.1并励直流电机稳态性能96
3.7.2串励直流电机稳态性能97
3.7.3通用电机99
3.8自励直流电机99
3.9微型电机101
3.10习题102
第4章 直流电机传动系统105
4.1简介105
4.2晶闸管直流驱动器概述105
4.2.1变换器驱动电机运行107
4.2.2直流电机的电流波形107
4.2.3断续电流109
4.2.4变换器输出阻抗与重叠角111
4.2.5四象限运行和逆变112
4.2.6单变换器反向驱动运行113
4.2.7双变换器反向驱动运行114
4.2.8功率因数和电源影响115
4.3直流传动控制系统115
4.3.1电流限制和保护117
4.3.2转矩控制118
4.3.3转速控制119
4.3.4全速域运行120
4.3.5电枢电压反馈和IR补偿121
4.3.6电流开环控制121
4.4斩波式直流电机驱动装置121
4.4.1直流斩波驱动器的性能122
4.4.2转矩转速特性和控制方法124
4.5直流伺服驱动系统124
4.5.1伺服电机124
4.5.2位置控制125
4.6数控驱动系统127
4.7习题127
第5章 感应电机的旋转磁场、转差率和转矩129
5.1简介129
5.1.1方法概述130
5.2旋转磁场130
5.2.1旋转磁场的产生132
5.2.2每相绕组磁场133
5.2.3三相合成磁场135
5.2.4旋转方向137
5.2.5主(气隙)磁通和漏磁通137
5.2.6旋转磁通幅值138
5.2.7励磁功率和视在功率140
5.2.8小结141
5.3转矩产生机理141
5.3.1转子结构141
5.3.2转差率143
5.3.3转子感应电动势和电流143
5.3.4转矩144
5.3.5转子电流和转矩——低转差率145
5.3.6转子电流和转矩——高转差率146
5.3.7发电运行——负转差率148
5.4转子电流对磁通的影响148
5.4.1转子电流对磁通的削弱149
5.5定子电流的转速特性150
5.6习题152
第6章 感应电机在50/60Hz电源下运行154
6.1简介154
6.2笼型感应电机的起动方法154
6.2.1直接起动154
6.2.2星形/三角形起动157
6.2.3自耦变压器起动157
6.2.4串电阻或电抗起动158
6.2.5固态软起动158
6.2.6变频器起动159
6.3加速和稳定运行160
6.3.1谐波效应——转子斜槽161
6.3.2大惯量负载——过热162
6.3.3稳态转子损耗和效率163
6.3.4稳态稳定性——失步转矩和失速163
6.4转矩-转速曲线——转子参数的影响164
6.4.1笼型转子164
6.4.2双笼型和深槽型转子165
6.4.3绕线转子感应电机的起动和加速167
6.5供电电压对转矩-转速曲线的影响167
6.6发电运行169
6.6.1发电运行区域169
6.6.2自励感应发电机170
6.6.3风力发电用双馈感应电机172
6.7制动174
6.7.1反接和反接制动174
6.7.2能耗制动175
6.8转速控制(不改变定子供电频率)175
6.8.1变极电机176
6.8.2高电阻笼型感应电机的调压调速176
6.8.3绕线转子感应电机的转速控制177
6.8.4转差能量的回馈177
6.9功率因数控制和能量优化178
6.10单相感应电机179
6.10.1运行原理179
6.10.2电容型单相电机180
6.10.3分相电机180
6.10.4罩极电机181
6.11功率范围182
6.11.1缩比——励磁问题182
6.12习题183
第7章 感应电机的变频运行185
7.1简介185
7.2变频运行186
7.2.1稳态运行——最大磁通的重要性187
7.2.2转矩-转速特性189
7.2.3变频器限制——恒转矩和恒功率区域190
7.2.4电机限制191
7.2.5四象限运行能力192
7.3变频器供电驱动系统的实际问题194
7.3.1PWM电压源型逆变器194
7.3.2电流源型逆变器196
7.3.3变频器供电驱动系统的性能197
7.4变频器对感应电机的影响200
7.4.1噪声200
7.4.2电机绝缘及长电缆线的影响201
7.4.3损耗及其对电机额定值的影响201
7.4.4轴电流203
7.4.5“变频器专用”感应电机203
7.5对公共电源的影响204
7.5.1谐波电流204
7.5.2功率因数207
7.6变频器和电机保护208
7.7习题209
第8章 感应电机的磁场定向控制210
8.1简介210
8.2基本方法211
8.2.1磁动势空间相量211
8.2.2坐标变换213
8.2.3瞬态和稳态电路214
8.3感应电机的电路模型216
8.3.1耦合电路、感应电动势和磁链216
8.3.2自感和互感217
8.3.3由电路模型推导转矩218
8.3.4转子电流推导218
8.4电流源供电条件下的电机稳态转矩219
8.4.1转矩与转差率——定子电流恒定221
8.4.2转矩与转差率——转子磁链恒定222
8.4.3定子电流的磁通分量和转矩分量224
8.5动态转矩控制224
8.5.1强耦合电路的特性225
8.5.2建立转子磁通228
8.5.3转矩控制机理229
8.6磁场定向控制的实现231
8.6.1PWM控制器/矢量调制器231
8.6.2转矩控制方案234
8.6.3瞬态运行237
8.6.4从静止状态起动237
8.6.5推导转子磁通角239
8.7直接转矩控制241
8.7.1控制原理242
8.7.2定子磁通控制和转矩控制243
8.8习题245
第9章 同步电机、永磁电机和磁阻电机及其驱动系统247
9.1简介247
9.2同步电机类型248
9.2.1转子电励磁电机250
9.2.2永磁电机250
9.2.3磁阻电机251
9.2.4磁滞电机252
9.3转矩产生机理252
9.3.1转子电励磁电机253
9.3.2永磁电机256
9.3.3磁阻电机257
9.3.4凸极转子电励磁同步电机262
9.3.5凸极永磁磁阻电机263
9.4同步电机的恒压恒频运行265
9.4.1转子电励磁电机266
9.4.2永磁电机270
9.4.3磁阻电机271
9.4.4凸极转子电励磁同步电机273
9.4.5工频起动274
9.5同步电机的变频运行275
9.5.1永磁电机相量图276
9.5.2调速和负载情况278
9.6同步电机驱动器281
9.6.1简介281
9.6.2转子电励磁电机283
9.6.3永磁电机289
9.6.4磁阻电机290
9.6.5凸极永磁电机292
9.7永磁电机的性能292
9.7.1永磁电机的优势292
9.7.2工业永磁电机293
9.7.3性能特点总结294
9.7.4无刷永磁电机的运行范围296
9.7.5无刷永磁发电机297
9.8永磁电机的新兴发展297
9.8.1多极永磁电机的优点298
9.8.2分段定子铁心和集中绕组299
9.8.3分数槽绕组299
9.9习题301
第10章 步进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303
10.1简介303
10.2步进电机304
10.2.1开环位置控制304
10.2.2脉冲指令信号的产生及电机响应305
10.2.3高速运行306
10.3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308
10.3.1可变磁阻型步进电机308
10.3.2混合型步进电机309
10.3.3小结312
10.4步进电机特性312
10.4.1静态转矩特性曲线312
10.4.2单步运行314
10.4.3定位误差和保持转矩314
10.4.4半步运行315
10.4.5细分运行——微步进316
10.5稳态特性——理想(恒流)驱动电路317
10.5.1驱动器的要求317
10.5.2恒定电流下的失步转矩318
10.6驱动电路和失步转矩-速度曲线320
10.6.1恒压驱动器321
10.6.2电流限制型驱动器322
10.6.3恒流斩波型驱动器323
10.6.4共振和不稳定性325
10.7瞬态性能326
10.7.1阶跃响应326
10.7.2起动326
10.7.3加速过程优化和闭环控制327
10.8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328
10.8.1工作原理329
10.8.2转矩预测和转矩控制330
10.8.3功率变换器和驱动系统特性331
10.9习题332
第11章 电机/驱动器的选择334
11.1简介334
11.2额定功率和功能334
11.3驱动系统特性338
11.3.1最高转速和转速范围339
11.4负载要求——转矩转速特性340
11.4.1恒转矩负载340
11.4.2惯量匹配344
11.4.3风机和水泵类负载344
11.5一般应用注意事项345
11.5.1再生运行和制动345
11.5.2工作制和额定功率345
11.5.3防护和冷却346
11.5.4尺寸标准347
11.5.5电源干扰和谐波347
11.6习题348
附录习题答案350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