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轶梦之田野调查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1931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14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艺品同盟文化
  • 图书编号:9787569906745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1.收录苗银、蜡染、卡拉鸟笼、石桥造纸、靖西提线木偶等15中民间传统技艺和艺术。极具收藏、探索价值。
  2.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俗技艺:海量纪实照片,记录中国传统技艺之美
  3.手工艺术品收藏参考,中英双语展现,四色印刷:展现工艺品细节之美、少数民族地区风光特色


 

目录

  篇首语 / Preface /
  与爱同行
  The Journey with Love
  1 / 苗银 / Miao Silver
  白银写就的美丽情书
  The Love Letters Written in Silver
  2 / 蜡染 / Wax Printing
  有指纹的画
  Drawing with Fingerprint
  3 / 卡拉鸟笼 / Kala cages
  云之鸟图腾
  Totem of ""Cloud Bird Cages""
  4 / 土布 / Traditional Homespun Cloth
  用时间的针脚缝补生活的片段
  Sewing the Fragments of Life with Time Stitch
  5 / 石桥造纸 / Stone Bridge Paper Making
  千年情书
  Love Letters One Thousand Years Ago
  6 / 白裤瑶 / Bai Kuyao People
  执方印而行
  Going forward with Square Seal
  7 / 黎族 / Li People
  大海边的脸书秘史
  Face Tattoo and Secret History at the Seaside
  8 / 坭兴陶 / Nixing Pottery
  低调的守候
  Low-key Waiting
  9 / 靖西提线木偶 / Puppet in Jinxi City
  万千气象凝于指间
  All Weather setting in the Fingers
  10 / 黑衣壮 / Black Clothes Zhuang
  有一种美叫黑色
  There is a Beauty Called Black
  11 / 白族扎染 / Tie-dye of White People
  植物水墨染天衣
  Plant Dyestuff Dyeing day Absolutely Beautiful Clothes
  版式高版本.indd 10 15-12-28 下午5:31
  12 / 白族彩绘 / Colored Painting of White People
  藏在民居里的风花雪月
  Beauties Hidden in the Local Dwelling Houses
  13 / 瓦猫 / Tile Cat
  坐镇脊梁的猫福
  Tile Cat Sitting on the Ridge of the House
  14 / 羌绣 / Qiang Embroidery
  倔强的云朵
  Stubborn Clouds
  15 / 苗绣 / Miao Embroidery
  一针一线里还有诗和远方
  A Glimmer in the Poetry and the Distance

作者简介

  创建于2013年,致力于中国民族、民俗、历史手艺文化的推广及传承。
  组织“文脉轶梦”探考队,深入田间地头收集整理真实的手艺人信息。开通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利用新媒体功能,搭建文化手作产品的网络交流、交易平台,建设公益文化传承馆,组织各类线下沙龙,成立爱心基金,为缺乏生活基本保障的传统手艺人送温暖。
  一场旅行、一个平台、一所传承馆、一份爱心基金和一群热情有志的青年,一起做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梦”。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在吴国胜老师的工作室,我们看到了现代制银的工艺流程大体要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根据工艺需要,银匠会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通过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工艺,雕琢出精美的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此行,我们还有幸看到了品类繁多的造型作品。

  银帽分为三种类型,重安江型、雷山型和革东型。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银花及造型
  各异的鸟、蝶等动物和银键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苗族银饰将胸前和颈后的装饰合二为一,包括银项圈、压领、胸牌、胸吊饰等。银项圈的制作尤为考究,可分为链形和圈形。银项圈中,多见泡项圈。苗家人认为,苗族的女神仰阿莎是在水中诞生的,所以就把项圈做成水泡的形状来表达对女神的崇拜。

  银花梳既可梳发、压发,还是装饰品,通常内为木质,外包银皮,仅露梳齿,梳背上银制各类形象以为装饰,其造型有繁有简。雷山西江苗族银花梳梳背满饰花、鸟、龙、鹿等形象,是花梳中的上乘之作。都柳江流域的银花梳,往往在梳背上装饰十多位菩萨形象或尖角状物,并附有长长的银链,戴上花梳后,银链分五层或六层呈梯形自然垂下。凯里芦山银花梳则只是在木梳外包上一层压花银片,制作较为简单。

  银首饰在苗族地区流行甚广,包括银手镯、银戒指等,是苗家人日常生活中最喜欢佩戴的配饰,既显美观富贵,又有避邪保平安之用。手镯的纹样以龙纹为主,也有花、蝶、鸟等纹饰。戒指则以宽面为多,多饰浮雕花卉鸟蝶之纹,也有编丝造型的,做工十分精致。

  此站中最幸运的是,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跟随其88岁高龄的父亲,一起回到乡下老家,观摩了纯古法制银的全过程。吴老师介绍说,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父亲每天要背着上百斤打制好的银饰,步行大半座山去售卖,晚上回家后,还要继续在昏暗的烛台前制作,所以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哥哥跟随父亲学技。父亲已经年迈,但笑起来声音震天响,不过他已近乎完全失聪。据吴老师说这是因为以前太劳累,家里条件也不好,有一次感冒之后父亲就完全听不到了。看着老人像个孩子一样用苗语大声地讲着故事,虽然我们只能猜测一二,但完全沉浸在其中,当抚摸着他苍老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时,心里竟泛起了点点的心酸。

  古法制银全系手工,共有30多道工序,形成了铸炼、锤打、焊接、编结、洗涤等一整套工艺过程。

  首先是铸炼,先将银料放在“银窝”(坩埚)内,在将坩埚置于炉子上,炉子槽内用木炭全部盖好,再用风箱鼓风提高温度。当银料全部溶为液体后,倒在卡条状的糠槽内。约摸半小时后,银料凝固,再取出趁热锤打。

  锤打是先将热银锤打成长条状,若需制银丝便锤成细圆条,再用丝眼板拉丝。苗族工艺师掌握了熟练的拉丝技艺。他们使用一种特制的丝眼板,板上有粗、细、方、圆四种不同的眼孔,可以制作出直径为4毫米相比较为粗的丝,或者如头发丝般的细丝。这种拉丝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苗族银饰多由方条、圆条、张片和细丝组成。方条、圆条做工粗,工艺较为简单,多为锤打而成。若需制作银片,需要把它摊宽。

  将各种组件合成的过程就是编结过程,编结时辅以焊接等工艺的使用,将不同的组件固定在一起成型。

  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整件饰品放入特制的溶液中洗涤,去除污渍。将一件件古旧银饰放在溶液中,会被洗涤成光亮耀眼的饰品。

  苗族银饰的工艺之细致可谓“不厌其烦”,一件银饰一般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苗族银饰的加工,多数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制作。苗族银匠一般都是子承父业,手艺极少外传。


  从古至今,苗族银饰的工艺水平从粗糙不断走向完美,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奇珍,都是由银饰工匠们手工制作的。苗族银饰丰富多彩,天成一韵,就像一首用白银写就的美丽诗篇,纯净而又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苗族银饰,就像苗家人世代传唱的古歌,包罗万象,在沉稳流畅的旋律中讲述着祖先的历史;苗族银饰,又像苗家人舒展奔放的芦笙舞,满溢着生活的喜悦。

短评

书评

笔记